西江日报 | 乐话苍华:一场声乐与古诗词的完美邂逅
分享到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11月23日晚,抒情女高音郑以漩在陈熹音乐厅著名音乐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这场音乐会不仅展现了郑以漩深厚的音乐才华,和她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诠释,更将中国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郑以漩中国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在陈熹音乐厅举行。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唐诗高雅,宋词婉约,元曲俚俗,各得其妙,各美其美。当晚音乐会的曲词全部选自中国古典诗词,包括汉代司马相如《凤求凰》、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大江东去》、元曲小调《折桂令·春情》等,也有近代《城南送别》等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精粹。歌唱家将中国的古典诗词用美声的唱法呈现,不仅让人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之美,同时领略声乐的旋律之美。音乐的语言、诗歌的意境,折射出古代东方音乐文化审美的曼妙。

  郑以漩,6686体育·(中国)责任有限公司音乐学院声乐副教授,中国合唱协会会员,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省合唱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肇庆市合唱协会常务理事,肇庆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她的嗓音纯净自然,表演真挚感人,用音乐和歌声传递出的情感与意境相互交融,使观众们沉浸在一种美妙的艺术氛围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声唱法融合后的神奇魅力。此次音乐会既有民国初期作品,也有近五年当代青年作曲家的创新作品,歌词中保留诗词的韵律,旋律中充满现代创作音乐和声、织体,古词今唱,古今对话,由古韵至新声,展现当代青年艺术家们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演出现场。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音乐会伊始,一曲《春思曲》拉开序幕,与《玫瑰三愿》《我住长江头》组成音乐会的“上阕”,这三首歌曲都是选自民国时期中国艺术歌曲初期创作的作品,具有中国传统诗词的意趣美、格律美,同时也具有西方艺术歌曲的和声、织体的特色。郑以漩以轻柔细腻、富有弹性的嗓音,对音乐的掌控力,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将歌曲中的情感演绎得诗意而浪漫。

  中阙的三首曲词是一组声乐套曲“元曲小唱”,元曲的语言虽然直白浅显,但不少佳作奇俏有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生动有致,雅俗共赏。《红绣鞋·欢情》等三首曲词谱成一组略带古风的“中国味道”的艺术歌曲,这三首曲词,虽非同一作者所写,但作曲家在曲二与曲三之间巧妙地加入一段间奏曲作为过渡联结,为听众呈现一段爱情故事的三部曲:从初恋的痴情相思,到热恋的缱绻不舍,至最后失恋后伤心幽怨的室内乐声乐套曲。此次音乐会也是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第一次以女高音独唱配室内乐的形式在舞台上演进行演绎。由琵琶、三弦(大阮)、颤音琴与弦乐四重奏组成的室内乐版,通俗又带有一点古风的音乐语言,突出旋律性、歌唱性,歌唱家用深情款款的韵律把恋人间复杂的情感和心理表达得细腻委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首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绝笔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凝练、凄凉,歌唱家低吟浅唱,将词作者悲苦凄婉的亡国心境渲染得贴切自然。

  音乐会的尾声部分由6686体育·(中国)责任有限公司音乐学院合唱团演唱,《大江东去》曲作者是中国艺术歌曲开创者留学德国的法学博士青主,中国著名的女作曲家瞿希贤改编合唱,歌词与曲调相得益彰,合唱团用激昂的嗓音和精湛的演唱技巧,将苏轼诗词的气势磅礴展现得淋漓尽致。

  合唱作品《城南送别》是台湾本土作曲家周鑫泉根据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学堂乐歌《送别》所作的四声部合唱编曲作品。《送别》是一首旋律优美、歌词整洁,家喻户晓的歌曲,至今传唱了百余年。《城南送别》的创作在原有乐曲中加入新的和声、织体,不仅将这首歌曲以一个新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更是对中国艺术歌曲的传承、创新。

  古词新唱,古韵新声余音绕梁。整场音乐会下来,郑以漩凭借其出色的演唱技巧和对音乐的热爱,呈现一场音乐和中国艺术的盛宴,她表示,“我们一同以今日之声,唱响时代回音,致意当下生活,致意充满希望的未来,以传承经典为主旨,希望将中国艺术歌曲的魅力传递给了更多的观众。”

  正如歌曲《鼓舞》中所歌唱“像一条大河越过了多少坎坷……每一个春天都拥抱花朵,梦想比任何时候都辽阔。”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的梦想不仅辽阔,更是触之可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逐步实现在我们奋斗的路上。直至今日,来自中国的艺术歌曲已然闪耀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在新的时代,用新的语言谱写新的音乐,歌唱新的声音。

  【相关链接】

  何为中国艺术歌曲

  中国艺术歌曲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音乐形式,使得听众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也能体会到现代音乐的活力。中国艺术歌曲的曲调优美动听,歌词深刻含蓄,通常表达着爱情、人生、情感等主题。当中国的名家名作披上艺术歌曲的羽衣,让人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古典美与现代美。

  在中国,古时就有“诗为歌而作,其诗必歌,不歌之诗不可谓之诗”一说,《诗经》中的大雅、小雅,汉代的琴歌《九歌》《离骚》中的经典诗(词)句都是可以吟唱的。因此,就某种程度来说,在中国古代的音乐中,基本上已经具备了艺术歌曲的条件。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西方艺术歌曲在中国的产生则应认为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在呼唤民主、呼唤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呼声中,大批具有民主思想的学子远渡重洋,系统地学习了西方的和声、曲式、对位、复调等作曲技法,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写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

  自1920年广东惠州籍作曲家青主创作我国第一首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走过了一百余年,已经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与代表作品都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在作曲家青主出版的音乐美学专著《乐话》中,他写道:“音乐是一种灵魂的语言……我们亦可以把音乐当作是描写灵魂状态的一种形象艺术……”走过百年,岁月苍华,但中国艺术歌曲依然保有着持续的活力,在今日的舞台上发光发彩。


粤ICP备05008891号 © 6686体育·(中国)责任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大道55号 邮编:526061